儘管一生命運坎坷、窮困潦倒,梵高對繪畫始終持著極為純粹的熱愛,尤其是他對大自然懷抱著的熱忱,在筆下所傳遞出永恆而別開新面的美,如其代表作《向日葵》般歷經百年仍撼動人心。蘇富比榮幸呈獻首幅登上亞洲拍場之梵高油畫《靜物:花瓶與菖蘭》,於10月9日香港現代藝術晚拍隆重登場。《靜物:花瓶與菖蘭》呈現藝術家至愛的明豔菖蘭,其誕生於1886年之夏,屬於梵高「巴黎時期」(1886 年 3 月至 1888 年 2 月)之作品,標誌著藝術家在創作上出現重大轉變的關鍵兩年。
此時,初涉法國藝壇的梵高對亞洲美學甚為熱忱,尤其欣賞當時在歐洲掀起熱潮的和風主義(Japonisme),《靜物:花瓶與菖蘭》從構圖、色彩以至精神氣質,均體現出東方藝術侘寂、幽玄之美;從此時期開始,花卉成為梵高的重要創作主題,並啟導了日後無人不知的向日葵系列。梵高從未去過日本,但他痴迷於日本藝術,後期的作品更是深受日本藝術影響。
該作誕生同年,梵高還創作了與本作主題、構圖相似的《花瓶中的菖蘭與中國紫苑》,以及與本作色調、筆法相同的《叼煙斗的自畫像》,兩者現俱由梵高博物館典藏,更證本作博物館級珍藏價值。過去十年間,僅得另外兩幅梵高花卉靜物曾經現身全球拍場,並都來自藝術家生命的最後一年(1890年)。是次上拍的《靜物:花瓶與菖蘭》是二十多年來唯一出現在拍場上的梵高「巴黎時期」花卉靜物,極為珍罕。蘇富比誠邀藏家一同見證梵高銳變為現代藝術史上傳奇大師的關鍵佳作。
1886年,梵高在巴黎發現了當時得令的日本藝術,他欣賞日本人對細節的關注,在他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他都看到了完美。梵高本來是通過臨摹像米勒這樣的歐洲大師作品來學習繪畫,後來他開始臨摹浮世繪,並用它來加強自己的風格。浮世繪中的鮮豔顏色與深刻輪廓滲入到他的作品中,給他指明了一個新方向——下筆更有控制力、更有力道,,這幫他強化了色彩,簡化了構圖形成了其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
梵高27歲才開始學習繪畫,當時他的繪畫風格並不是如此明亮。到巴黎受新藝術學派和日本藝術的影響後,色彩才開始明艷起來。到了1888年,梵高來到色彩更為強烈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勒,在那裡開始了他輝煌的創作生涯。當他到達阿爾勒時,果園裡果樹的花朵即將盛開。那個充滿生機與色彩的小城,有溫暖的陽光、放肆的花朵、寧靜的公園與樹林,隨處可見的美麗植物給梵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與靈感。
他把阿爾勒想像為其心目中的日本,他用一種東方的方式來描繪阿爾勒,在一個月之內便繪製了十四幅開花的果樹。梵高筆下誕生了大量的花卉作品,如杏花、鳶尾花、雛菊、玫瑰、康乃馨等,絢爛的花朵把他從低迷的狀態下喚醒,不同種類的花卉為他開拓了一個充滿色彩與想像的世界,照亮了其斑斕而短暫的人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 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誌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 1889年創作《星月夜》。 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
www.sothebys.com
[ #趙氏Baby #文明生活 #VanGogh #梵高 #向日葵 #蘇富比 #sothebys #花瓶與菖蘭 #靜物 #日本藝術 #浮世繪 #侘寂 #花卉 #巴黎時期 ]